【楊修之死】
譯文
曹操聚集兵隊想要進兵,又被馬超拒守,欲收兵回都,又怕被蜀兵恥笑,心中猶豫不決,正碰上廚師進雞湯。曹操見碗中有雞肋,因而有感于懷。正沉吟間,夏侯惇入帳,稟請夜間口號。曹操隨口答道:“雞肋!雞肋!”夏侯惇傳令眾官,都稱“雞肋!”行軍主簿楊修,見傳“雞肋”二字,便讓隨行士兵收拾行裝,準備撤兵。有人報告給夏侯惇。夏侯惇大吃一驚,于是請楊修至帳中問道:“您何收拾行裝?”楊修說:“從今夜的號令來看,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都。雞肋,吃起來沒有肉,丟了又可惜。如今進兵不能勝利,退兵讓人恥笑,在這里沒有益處,不如早日回去,來日魏王必然班師還朝。因此先行收拾行裝,免得臨到走時慌亂。”夏侯惇說:“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!”然后也收拾行裝。于是軍營中的諸位將領,沒有不準備回朝的。當天晚上,曹操心煩意亂,不能安穩入睡,因此便手提起鋼斧,繞著軍營獨自行走。忽然看見夏侯惇營內的士兵都各自在準備行裝。曹操大驚,急忙回營帳中召集夏侯惇問其原因。惇回答說:“主簿楊祖德事先知道大王想要回去的意思了。”曹操把楊修叫去問原因,楊修用雞肋的含義回答。曹操大怒, say:“你怎么敢亂造謠言,亂我軍心!”便叫刀斧手將楊修推出去斬了,將他的頭顱掛于轅門之外。
原來楊修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,屢次犯了曹操的大忌。有一次,曹操造了一所花園。造景時,曹操前去觀看,沒有夸獎和批評,就命令人把園門上的“活”字去掉,于是重新建造園門。完工后再請曹操去觀看。曹操很喜歡,問道:“是誰知道了我的意思?”下人回答:“是楊修!”曹操很生氣,認為楊修故意破壞自己的花園,于是下令將楊修斬首。
【介紹】
課文記敘了楊修之死的過程和緣由,表現了楊修的聰明才智和“恃才放曠”的思想作風,同時也揭示了曹操的復雜性格:既十分奸詐,又有深謀遠慮。事情發生在魏、蜀漢中之戰的最后階段。蜀兵據險固守,魏不得進,魏軍主帥曹操深感進退兩難。魏行軍主簿楊修恰恰在此關頭以“雞肋”為夜間口令件事上,推知曹操已有退兵之意,未經請示,便讓隨行士兵收拾行裝,準備撤兵。又向夏侯惇說明“雞肋”一語的含意,夏侯惇大吃一驚,及時也收拾行裝。于是軍中諸將紛紛準備回朝,曹操也擔心軍心不穩,于是將楊修叫去問原因。楊修用雞肋的含義回答,曹操大怒,最終將楊修斬首。
【主旨】
課文通過楊修之死的故事,表現了楊修的聰明才智和“恃才放曠”的思想作風,同時也揭示了曹操的復雜性格和深謀遠慮。